漢白玉浮雕是雕塑與繪畫結合的產物,用壓縮的辦法來處理對象,靠透視等因素來表現三維空間,并只供一面或兩面觀看。一般是附屬在另一個平面上的。浮雕所占空間較小,適用于多種環境裝飾。虞弘墓位于山西晉陽古城王郭村。為我國首次發現,它居于墓室中部偏后,為仿木結構的建筑形式,由槨頂、槨壁、槨座三部分構成。槨座下四周各墊兩個獸頭,結構準確,造型生動,面部朝外,背負槨座。
其余出土物有八棱形漢白玉石柱、蓮花座、白瓷碗、銅幣等80余件,變十分考究最令人叫絕的當數石槨正面、里面正壁和兩側壁以及槨座四周的彩繪浮雕。今天,面對流派紛呈、百花爭妍的造型藝術世界,我們對多年前先民的雕刻技藝,仍感到佩服不已。畫中人物都來自波斯諸國,洋溢著濃烈的中亞民族生活氣息,反映著墓主人的民族、宗教習俗和薩珊文化特色,而與中原文化韻味相去甚遠。。